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稻盛說道:捷徑並不一定把我們帶到目的地

貪婪會使最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無私的思考方式才能引導我們走向真正的成功。清澈而單純的心靈才能感受到真理,而自私的心看見的只是複雜、混沌。
—— 稻盛和夫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在人生旅途中,沒有一步登天的魔梯。我們必須腳踏實地、點滴積累,當你每天堅持不懈地努力,都會有一點小小的勝利,它鼓舞你再努力一點,以獲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只要不放棄,你一定可以上升到自己都難以想像的境地。


永懷希望

今天,我仍然相信人生可以如我們想像得那般美好。但是,我在就業之初,卻絲毫不抱有這種想法。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出了差錯。

然而,我並不放棄希望,並儘量滿懷歡欣;就是因為這點,我才有今天的一切。

當年,我住在一間位於搖搖欲墜宿舍的二樓,起居範圍大約只有10平方米的榻榻米房間。榻榻米也老舊不堪,表面殘破,連稻草都露出來了。我用一個可移動的煤爐和一個鍋來烹製三餐。

我的研究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和他人的關係也是如此。黃昏時刻,我總是沿著宿舍後的一條小溪漫步,那裡兩岸櫻花燦爛。我坐在溪畔,唱著故鄉的歌。我的心因傷痕累累而作痛,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緩解內心的痛苦。

我藉著高亢的歌聲打起精神,不停地唱著,直到有勇氣走回自己的房間。第二天一早,我又像往常一樣投入工作。

我們無法徹底免於痛苦和擔憂。但是,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時,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對明天的希望。


追求正義

我小時候常自問:“什麼是一個人該做的正確之事?”

當我在社會上面對殘酷的現實時,也試著跟自己說:“這是不人道的。事情應該有所不同。”最後,我領悟到,除了尋求理想,也要追求正義

年輕時,我入學考試馬失前蹄,與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畢業後應聘工作時,也常常被淘汰。挫折雖然一再地向我襲來,我的回應卻是:更加努力。

有一次,公司指派我去研發一種可運用於高科技的、新型的陶瓷製品。那項研究實在是不怎麼起眼,然而我還是告訴自己,要盡最大的努力使陶瓷成為一種了不起的材料。

在經歷了幾近絕望的打擊後,我還是盡力追求理想,打起精神,繼續努力下去,並最終實現了夢想。

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或許你會經歷許多的失望、困難與嘗試,這些都是你努力突破的機會鼓起你全部的力量,飛向夢想吧!

上蒼絕不會忽略真誠的努力和真正的決心。

切勿選擇捷徑

畢業後,我在一家小公司服務。但我不是和管理階層發生爭執,就是被工會攻擊,最後陷入無可救藥的孤立狀態。

我想像自己帶領一支隊伍爬上險峻的大山,可能因怯懦畏縮而無法前進,甚至會失足跌下斷崖,摔個粉身碎骨。

公司的資深經理勸我妥協,暗示我另外選一條平坦的路走,與隊伍一同慢慢地爬上山坡。

對於他的相勸,我想了很久,但最後還是選了崎嶇的山路。我知道,假如自己選一條好走的路,慢慢向上爬,可能在攻頂之前便放棄了。

我很清楚,自己是個脆弱的人,但是我的隊友們都對我有信心。捷徑也許對他們來說是個輕鬆的選擇。但是,這樣並不會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快樂。

我下定決心,既然我認為自己所選的路是正確的,那麼不管路途多麼凶險,天氣多麼惡劣,都應一心攻頂。從那時起,我就試著對自己和他人都一樣嚴格,這樣我們才能一同登上巔峰。

捷徑並不一定把我們帶到目的地相信這點,準沒錯!


天堂,還是地獄

有個小和尚請一位有智慧的老住持為他形容地獄。那位老住持答道:“地獄有一個寬達三尺的大鍋,裡面是美味的麵條。然而,你所能用的餐具,也是一雙三尺長的筷子。”

住持解釋道:“你可以想像這幅景象。大家都餓極了,用這三尺長的筷子爭食。他們試著夾起麵條,但是筷子太長,無法把麵條送到嘴邊,於是發狂地攪著那鍋面。每個人都想第一個吃,甚至攻擊別人。”

最後,把麵條弄得到處都是,就是吃不到嘴裡。因此,每個人都為永恆的飢餓所折磨。

接著,小和尚又問道:“那天堂呢?”老住持回答說:“天堂的情形也差不多。不過,每個人撈起麵條後,都把麵條夾給在鍋子另一端的人,說:'請先享用這美昧的一餐吧。'另一端的高興地吃了,並說:'謝謝,現在讓我來回報吧。'由於都有無私的心,所以得享至福。”

企業間的關係,可能有如天堂,也可能像是地獄,關鍵看我們如何視之:是一輸一贏?雙方平局?抑或是力量相乘的雙贏局面?


發自內心的信賴

沒有相互信賴的人際關係,就無法獲得成功,在企業經營上,尤其如此。

問題是:該怎麼做?我個人認為,一開始可以和值得信賴的人交朋友。只依賴自己還不夠,必須和他人建立相互信賴的關係。

然而,我還是錯了。我很快察覺出除非自己先變得讓人信賴,否則無法和別人建立起這樣的關係;除非我先做到這點,否則無法吸引別人。我想,相互信賴的關係也是一種思考的反射

至於被別人背叛,我經歷過不止一次,但是我不會讓這些事來困擾自己。我依然認為該全心全意地相信別人,並不斷自問,自己是否值得讓他人信賴 ——如果不是,就得好好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

即使我們有不愉快的經歷,還是應該繼續相信別人。這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唯一途徑。

信賴並非靠外人施捨,而要在自己的內心中尋找


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清澈而單純的心靈才能感受到真理,而自私的心看見的只是複雜、混沌比方說,如果我們每做一件事就問:“我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我們的貪婪便會使原本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難解。

我們在設法改善自己的形象時,私慾會在不經意間跳出來,使原本簡單的問題偏離方向,事情便遲遲難以解決。

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本真的心。若是讓私慾出來興風作浪,原本簡單的問題將變得複雜。

我們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事物,即使這麼做看起來對我們個人有所不利。如果發現做錯了,便該勇敢承認錯誤。只有用無私的眼光來看待事情,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但是,如果我們首先不拋開自大的天性,雙眼將會被慾望的雲霧所蒙蔽,從而導致一味追求快樂與奢華,而真理還是難以明了於胸。

然而,看到真理還是不夠,擁抱真理要有飛蛾撲火的勇氣

假如我們能以平常心來看待事物願意犧牲自我,就沒有無法克服的難題。


注意細節

若要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可以看他是否能做好決定。若要作出正確的決定,我們得先掌握形勢此外,感覺一定要敏銳,並註意細節,才能直指事情的核心

要培養這份“ 敏感 ”,必須做到全神貫注。但是,這種專注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

專心是一種習慣。假如你凡事注意細節,就能在任何情況下專心思考如果你沒有這種習慣,要專注於某一個焦點就很困難。

你可能會說,你太忙了,沒有時間注意那麼多細節。其實,要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最好在忙碌的時候

即使是你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應該盡力去注意。這就是日文中所說的“ 有意注意 ”,即有意識地註意。

如果你能每天練習,危急時刻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而有這種專注和洞察力、能在瞬間作出抉擇的人,才是有“真本事”的人。


依靠你的潛意識

你的潛意識可使你在面臨複雜的問題時,作出快速且正確的決定

記得第一次開車的情景嗎?大概非常刺激吧。獨自一人開車,要應付路上繁忙的交通自一人開車,要應付路上繁忙的交通、臨時轉彎等突如其來的各種情況,一定要有相當的警覺。

最後,你的潛意識形成了。今天,憑藉潛意識,你可以立即評估出每一種情況,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出類似的模式,手腳反應自如——你已經用潛意識開車了。

日本棋藝大師升田幸三(Kouzou Masuda)有一次說道:“比賽進行到最緊張的一刻,最關鍵的一步棋自然會浮上心頭。即使我刻意嘗試各種棋步,在心中不知推演過多少種走法,但到最後,我還是妥協了。我相信我的靈感是正確的。”

在大師作出種種假設前,其潛意識已為他估算出了正確的一步。

特別的事件和再三重複的經驗都會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後我們就會有“ 靈光乍現 ”的體驗。

認真地重複練習,可以鍛煉我們的潛意識在瞬間作出抉擇


跟著道理走

英文裡說的“It makes sense”就是“有道理”。在日文裡,我們則說:“這件事有'筋'(suji)。”

“筋”,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脊椎”或“線”。日本人指的;是思考的“線路
”或是“哲學”,也就是一個人判斷事物的依據。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人類精神的指示。

我們常常根據自己的判斷標準來作決定。這些標準一定要用真理與正確的原則作為依據,比方說根據道德或倫理來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才是一個人“該做的正確的事?”

要判斷某件事是否有“筋”(有“道理”),不能只看這件事是不是合乎邏輯,而是要看這件事是不是合乎人類的道德標準。

在我們輕易斷定某個想法有道理之前,應該認真地思考這件事和人類價值的相關程度,也就是還要看看這件事的本質是否合情合理。

不講道理的人,無法成就有意義的事,因為在他們作決定時,沒有依據合理的標準。“有道理”才能成功,因為“道理”就像指南針,可以指引我們前進,並使別人信服

內心的指南針可以引導我們作出正確的決定。

真理與原則

我們的判斷與行為都必須依據基本的真理與原則。

在作決定時,不要依靠慣用的解決方法與傳統。如果總是如此,在遭遇新的狀況時,因為常識和傳統都已失靈,你就會迷失自我。

如果凡事依據宇宙的真理與規則來作決定,就不會出現使你困擾的情況了

“根據基本的真理與原則”指的是:秉持以道德倫理為基礎的正義標準倘若你的判斷是依照這些原則與正義,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都能被人接受。

一個人如果具備正確的判斷標準,即使身處陌生的境地,依然不會感到困惑。

有些人之所以能開創新天地,不是由於他們經驗豐富或智慧過人,而是因為他們遵循人類真正的精神,並憑藉基本的真理與原則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