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7日 星期一

稻盛說道:把工作當成修行,你就己經乾掉了90%的競爭者



“要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要靠自我激發、自我燃燒才能產生。自我燃燒最好的辦法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無論什麼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產生向新目標挑戰的渴望。在這過程中就會更加喜歡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修行,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之下,再努力也不覺得苦,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績。

就是說,“喜歡”就是最大的動力。意願、勤奮以至成功,這一切都產生於“喜歡”這個母體。

俗話說,“有情人相會,千里不過一里”,“愛好才能變能手”。只要喜歡、熱愛,熱情自然湧出,努力也不在話下,就會進步神速。旁人看來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將這些苦看作是修行。

要想取得超越常人的成功,我們就要提升自己的人格,提升人格不需要進行特別的、艱難的修行。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社會賦予自己的角色,或者對於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公務、家務、學習——都要盡心盡力,孜孜不倦,鍥而不捨。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磨煉人格的修行。


通過“把工作當成修行”的這種干法,稻盛和夫在成功路上很快超越了職場上的大部分競爭對手,最終也超越了他創業路上的大部分競爭企業,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工作中如何修行?

修行,這個詞源自宗教,指修煉或修養德行,是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旨在達到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水平。

在世俗生活中,任何一個希望超脫煩惱、追求幸福的人,何嘗不需要修行呢。而世俗的修行,無法避開紅塵,最好的修行場所便是在工作中。

我在“真業心學”理論中提出:修行就是把工作與社會責任當成人生的最高目的與最高意義,而不是把賺錢當成最高目的,不是把工作視為賺錢的手段。

我把那些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責任、工作與能力,稱為“真業”(真正事業的簡稱)。真業才是人類生命的本質、主體及核心需求,是生命的高級階段。只有擁有真業,才能駕馭自己的命運,才能超脫煩惱與痛苦,達到內心寧靜與豐富多彩的幸福境界。

而修行的目的就是獲得“真業”――這種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工作與能力,進入生命的高級階段。

修行的過程便是用工作來磨練心性,超脫私慾控制與情緒擺佈;在工作中實踐與遵循古今中外的聖賢們確立的道德、作風、學習創新的規則戒律,進行創造性與利他的工作,一心進取,專注執著,堅持不懈,耐心耐煩,精益求精,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同時在工作中達到高級的人格與人生境界。

看來把工作當成修行,最終既能成就事,又能成就人。

面對市場的浪潮,很容易迷失方向,加上同業競爭加劇,渠道的單一。在優勝劣汰的叢林競爭中,經營企業更是如履薄冰,這樣的危機感之下,才能時刻保持對外界敬畏,以及找准時機快速轉變思路,走出不一樣的企業經營之路:

經營企業,除了敏銳的洞察力之外,如何管理員工的幸福感和物質需求,激發全員的工作積極性,一起應對市場風波,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這也是阿米巴經營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經營企業,除了敏銳的洞察力之外,如何管理員工的幸福感和物質需求,激發全員的工作積極性,一起應對市場風波,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這也是阿米巴經營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