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稻盛和夫
“感謝”非常重要。
我們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爲我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
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讓我生存”。
這樣想來,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稻盛和夫 |作者
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 來源
01
工作是萬病良藥
向困難的工作挑戰,或者想要實現很高的目標,那麽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必需的。只有此時,懶得動彈的“神靈”才會出手相助,給你以解决問題的靈感。
我認爲工作是對萬病都奏效的靈丹妙藥—通過工作可以克服種種困難和考驗,讓人生時來運轉。
我們的人生由種種苦難構成。苦難既不是我們希望的,也不是我們招致的,然而意想不到的苦難却接踵而來。苦難和不幸襲擊我們,“翻弄”我們,我們就會怨恨自己的命運,甚至灰心喪氣,為苦難所擊垮。
然而工作却秘藏一種偉大的力量,它能够克服嚴酷的命運,給人生帶來光明和希望。回顧我自己的人生,這個真理洞若觀火。
企業從事技術開發和物品製造項目,經驗不可或缺,僅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
以陶瓷製品爲例,把原料的粉末攪拌混合,然後成型,再經高溫燒結後完成。這一點只要學習,誰都能理解。
可是,粉末的攪拌混合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不親手操作,不經過辛苦體驗,是絕對領會不到的。
如果是液體或氣體,當然可以充分混合,可是粉末狀的固體,究竟要攪拌到何種程度,才能稱之爲完全混合呢?這只有在經驗的世界中才能體會到。
只有將經驗與理論結合起來,出色的技術開發和物品製造才能够實現。
當出現問題或是工作陷入困境時,應該認真地、虛心地對相關事物和現象進行連續觀察。
例如,在生産現場,用盡一切辦法,材料利用率仍然不高,我們經常會碰到這類障礙。這時候,應該從産品、機器到原材料、工夾具,觀察整個工序中的每一個細節,用真誠的目光認真注視有關的現象。如果産生不良品或有維護不佳的機器,我們就能聽到它們的“哭泣聲”。
産品能夠反映出製作者的心地。心地粗糙的人製作出來的東西是粗糙的,心地細膩的人製造出來的東西是細膩的。製造大量的産品,再從中選出合格品,抱這種想法,就不可能製作出令客戶滿意的産品。
産品的生産工藝完整無缺,在此基礎上,全員集中精神,精心操作,不允許出現一個不良品。目標必須是每一個産品都完美無瑕。
02
今天勝過昨天
明天勝過今天
我們常認爲,相同的工作,只要不厭其煩、努力去做就好。這是不對的。拼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一點雖然重要,但僅僅這樣還不够。絕不能漫不經心地重複相同的工作。
在各自的職場,全體人員都要不斷鑽研創新,孕育出新的、創造性的事物,提升附加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在嚴酷的競爭中取勝。
爲此,在每天的工作中,要經常帶著“爲什麽”的疑問,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這一點很重要。不管什麽工種、什麽工作,都要相信有進一步改善改良的餘地,“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反復鑽研創新。不滿足于今天的工作,哪怕是微小的改善改良,都要積極去做,不斷積累。
這樣每個人的小小的創意改進積累起來,就能帶來巨大的進步,就能提高企業的價值。
京瓷自創業之時,就非常重視獨創性,從不模仿他人,一直憑藉獨特的技術與對手一决勝負。其他公司不敢接手的産品訂單,我們欣然接受,之後由全體員工拼命努力,創造出這種産品。隨之也就確立並積蓄了一項項獨創性的技術。
譬如,京瓷曾獲得過大河內紀念生産特別獎、科學技術廳長官獎等獎項,而爲京瓷帶來巨大發展的多層封裝技術的成功開發,更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抱著不管怎樣,也要成功的强烈的使命感,每天鑽研創新,一步一步地積累,必將孕育出卓越的發明創造。
想要成就新的事業,首先應抱有“非這樣不可”的夢想與希望,樂觀地設定目標。這比什麽都重要。要開創新事業,要進行革新,如果顧慮重重,先在頭腦裏把事情想得太難,結果就不敢動手,當然也不會成功。凡事不著手幹,就無從開始。
要相信自己具備無限的可能性,自己對自己說“我行,一定成功”。自我激勵,樂觀構思,振奮自己。
但到了制訂計劃的階段,在保持“無論如何必須成功”的强烈意志的同時,對構想的具體內容却要悲觀地審視,在什麽地方可能出現什麽障礙,要設想到可能發生的一切問題,慎重地、細緻地思考對策,做好充分的準備。
而在實行的階段,又要抱定無論如何非實現不可的决心,抱定“必然成功”的自信,積極、樂觀、無所顧忌,勇往直前。
人往往願意維持現狀而不喜變革。但科學技術在進步,客戶的期望、需求在變化,我們如果拘泥于過去,不進步,公司不僅不會發展,甚至連維持現狀都不可能。我們必須預先察知客戶的需求,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所謂挑戰,就是制定高目標,在否定現狀的同時不斷創造新事物。“挑戰”一詞聽起來似乎勇猛而豪爽,但它意味著挑起戰鬥,在它的背後,必須有與困難正面對峙的勇氣,必須有不辭任何勞苦的忍耐力,必須付出非凡的努力。
不要怕失敗,嘗試全新的事情。
在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中,自己“想要這樣”“想成爲那樣”,就是要具備很大的夢想和很高的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擁有高目標的人,才能够取得偉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標的人,所得亦低。
03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一天都竭盡全力、拼命工作,是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擁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經營企業,前提條件就是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這一點,企業經營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樓閣。
人們常說:經營戰略最重要,經營戰術不可少。但是我認爲: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條通向成功之路。
我爲什麽强調要“拼命工作”呢?
1、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
在環境嚴酷、灼熱的沙漠裏,一年也會下幾場雨。有些植物趁著這雨,很快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然後枯萎,生命過程只有短短的幾周。它們在沙漠裏頑强地生存,儘管生命短暫,爲了留下子孫,只要有一點雨水,它們就要開花結果,把種子留在地表,以待來年下雨時再次發芽。
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都在嚴酷的條件下頑强地生存。遵照自然界的規律,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須認認真真、竭盡全力。
我向許多人提問:“你是否在竭盡全力地工作?”
“是的,我在努力工作。”
我對這樣的回答並不滿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認真、更加努力,就不會有理想的結果。
2、只要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覺其苦。
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續下去,必須有個條件,那就是讓自己喜歡上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怎樣努力都心甘情願。
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當然很好,但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幸運。一般的人都是爲了生計而從事某項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讓自己去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來就好辦了。
3、全力投入工作就會産生創意。
當你每天都聚精會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低效的、漫不經心的現象就會消失。不管是誰,只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要進入拼命努力的狀態,他就會考慮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會思考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時又能思考如何改進工作,那麽你的每一天都會充滿創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這樣不斷琢磨,反復思索,就會生出好想法,産生有益的啓迪。
4、拼命工作可以磨煉靈魂。
從早到晚辛勤勞作,就沒有空閑。古話說:“小人閑居不爲善。”人這種動物,一旦有了閑暇,就會動不正經的念頭,幹不正經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專注于工作,就不會有非分之想,沒有時間考慮多餘的東西了。
禪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們,在刻苦修行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靈魂。將心思集中到一點,抑制雜念狂想,不給它們作祟的空間,通過這樣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緒,磨煉自己的心志,造就純粹而優秀的人格。
全神貫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煉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有了美好的心靈,就會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雖然我們幷不知曉自己被賦予了怎樣的命運,但是,想好事,做好事,這種念頭,這種實踐,會形成一種力量,促使我們的命運朝著更好的方向轉變。
04
要謙虛,不要驕傲
謙虛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我們常說,那個人的人格很高尚,意思是說,那個人的人格中具備了謙虛的美德。
“要謙虛,不要驕傲”幷非只針對成功後驕傲自大的人,也是要求經營者在小企業成長爲大企業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
中國有一句古話:“唯謙是福。”不謙虛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謙虛。“謙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這句格言。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擠別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實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儘管胸懷火一般的熱情和鬥志,但他們同時也是謙虛的人、謹慎的人。
05
要每天反省
抑制自己的邪惡之心,讓良心占領思想陣地,這個作業過程就是“反省”。所謂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憐愛他人,願他人過得好。與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別人。貪婪之心就屬“自我”。回顧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這種“自我”,讓“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躍,這樣的作業就是“反省”。
一天結束以後,回顧這一天,進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今天有沒有讓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親切?是否傲慢?有沒有卑怯的舉止?有沒有自私的言行?回顧自己的一天,對照做人的準則,確認言行是否正確,這樣的作業十分必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處,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改正。天天反省也能磨煉靈魂、提升人格。爲了獲得美好的人生,通過每天的反省,來磨煉自己的靈魂和心智是非常重要的。
06
活著,就要感謝
“感謝”非常重要。我們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爲我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讓我生存”。
這樣想來,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我活著,不,讓我有活著的機會,我當然要表示感謝,這樣我就會感受到幸福。”有了這樣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潤,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
不要牢騷滿腹,對現狀要無條件地表示感謝,在此之上,再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奮鬥。首先,就“讓我活著”這一點,向神表示感謝,向自己周圍的一切說一聲“謝謝”,我們要在“道謝”聲中度過自己的每一天。
不管多麽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這是最優先、最重要的。“謝謝您”“感謝您”,這樣的話威力很大。它能將自己帶進一個高尚的境界,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好心情。
“謝謝”這個詞是萬能藥。
07
積善行、思利他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積善之家有餘慶”,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會有好報。不僅當事人,就連家人、親戚也有好報。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親朋好友,中國的先賢們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一直强調,世間存在著因果報應的法則。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因果報應的法則,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麽家人、家族有好報不必說,這種好報還會貫穿你的一生。利他的行爲,就是以親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爲,這種行爲,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幸運。
我相信這個法則,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努力實踐這個法則。多做好事,就能使命運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使自己的工作朝著好的方向轉變,這是我的信念。
一味地積善,就是說,爲他人、爲社會竭盡全力,這是使人生,也是使經營朝著更好的方向轉變的唯一方法。
另一方面,也聽過這樣的事:真心幫助別人,結果反而自己倒黴。比如說,爲了幫朋友解脫困境,去充當他的貸款連帶保證人,本以爲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煩,以至連自己的財産也喪失殆盡。還有一種情况,朋友有困難開口借錢,你借給他了,他却遲遲不還,讓你陷入困境。
“不是說善有善報嗎?怎麽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惡報?”有人這麽說。我認爲這種說法不對。
在那樣的場合,只憑感情,只憑同情,就慷慨解囊,或當他的連帶保證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我曾對大家講過,作爲經營判斷的基準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
朋友手頭緊,找上門求你幫忙,僅僅因爲他來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錢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幫了他,實際上是害了他,使這位不負責任的朋友變得更不負責任。他之所以債臺高築,原因在于此人做事馬虎,花錢大手大脚,缺乏計劃性。
如果你可憐他而借錢給他的話,反而會助長他那馬虎和揮霍的壞習性。遷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這是“小善”,你關愛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對,是幫他的倒忙,讓他越陷越深。
真正的愛,是指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認真想清楚是否確實有利于於對方。
08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擔心、煩惱、失敗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難收,總為過去的失敗而悔恨毫無意義。老是悶悶不樂會引起心病,接下來會引發身體的毛病,最終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幸。不要讓已經過去的事再困擾自己,心裏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轉移到新的行動上去,這一點很重要。
要對過去的事進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層面上傷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要運用理性來思考問題,迅速地將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動中去。我認爲,這樣做就能開創人生的新局面。
已經發生了的事既然無法改變,就乾脆把它忘掉,將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這是最要緊的。
不管怎樣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氣正視現實,重整旗鼓。做了對不起家人、朋友,對不起公司的壞事,讓自己臉上無光,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來,即使發生了這樣的事,在經過認真反省以後,就要鼓足勇氣,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不要心灰意冷,總是痛苦個沒完。
災難的發生,是對自己過去犯下的罪孽的報應,如果沒有殃及性命,到此為止的話,那反而是值得慶賀的事。這樣一想,擺脫煩惱,人就輕鬆了,可以將這事忘掉,轉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堅强、滿懷希望地走下去。
對挫折和灾難抱持上述正面的態度,才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