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稻盛說道:實踐「六項精進」,繁忙中也能獲得救贖!

導讀
人類有史以來,為了淨化、純化、深化靈魂、真我,吃盡了各種各樣的苦頭。

很多經營者終日忙得不可開交,甚至連睡眠時間都少得可憐。這樣的經營者就不能淨化、純化靈魂,不能開悟,不能獲得救贖嗎?

當然不是。
稻盛和夫先生說:在經營現場通過實踐「六項精進」,工作繁忙的經營者們也能獲得救贖




我們企業經營者來到這個世上,或者子承父業,或者自己創辦公司,經營事業。在自己一個人謀生尚且不易的時代,各位企業家要雇用員工,要保證員工家族在內的人都有飯吃。要養活包括員工家族在內的這麼多人,絕不是稀鬆平常的事。我經常說,這本身就是利他的行為。

所以,哪怕是中小企業,它的經營者都很了不起,正因為了不起,就應該磨煉靈魂,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大家應更加努力地學習,成為具備優秀思想的人格高尚的人。讓自己的靈魂更加純潔,就能促使社會變得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但是,很多人終日忙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從容冥想,有的人甚至忙得連睡眠時間都少得可憐。那麼,這樣的經營者就不能淨化、純化靈魂,不能開悟,不能獲得救贖嗎?

下面要講的就是,在經營現場通過實踐「六項精進」,工作繁忙的經營者們也能獲得救贖。

六項精進之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拼命工作,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是佛教中講的「精進」。精進是佛教用語,意思是勤奮,要熱衷於修行。我們在現世一心不亂地拼命工作,這種行為同宗教家的修行、修煉完全可以相提並論。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僅是為了提高企業利潤而做出努力,而且同宗教家的修行、修煉一樣,也是淨化靈魂的精進。

六項精進之二:要謙虛,不要驕傲



「要謙虛,不要驕傲」也是我經常給大家講的一句話。我們人都一樣,總是常常忘記謙虛。

中國的典籍中有「惟謙受福」這句話,絕不是說傲慢不遜的人或手段強硬的人能夠獲得成功。乍看起來,那些不惜將別人踩在腳下,耀武揚威的經營者好像能成大事,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建功立業的人不是這樣的。胸中有燃燒般的熱情,具備鬥魂,充滿鬥爭心,同時又謙虛謹慎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中國的相學裡有這樣的描述:將來渴望出身立世、大有作為的年輕人,謙遜的品德在他們的內心閃爍著光芒。謙而不驕就是這麼重要。「要謙虛,不要驕傲」在人的成長上,在成就偉業上,在淨化靈魂上意義重大。

六項精進之三:要每天反省



我們在每天的經營中實行利他,或者努力想要利他。但在實行利他行為之前,我們必須通過反省自己的利己,來消除利己的念頭。只要對自己有利就好,這種邪念、這種利己的思想必須通過反省來拂拭、消除。

在禪宗的經典裡,白隱禪師這位高僧寫的《坐禪和讚》中有「念佛及懺悔」這句話。它的意思是,淨化靈魂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中的「懺悔」就是「反省」。

我希望大家務必在每一天,回顧那天發生的事情,實踐「要每天反省」這一條。

六項精進之四:活著就要感謝



自己感覺到活著的幸福,「活著就要感謝」非常重要。

如果缺乏能夠感覺到幸福的那顆心,想要感謝也做不到。而感受到幸福又需要什麼呢?那就是「知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感覺到不足,因此就會牢騷不斷。

所以,要讓「知足」的念頭佔據頭腦,就是說如果認為「有這麼多已經非常滿意了,已經足夠了」,就能感受到幸福。人只要感覺到幸福就一定會生出感謝之心。

對於自己身邊即使很小的事情,都可以表示感謝,感謝的對像很多。知足心產生的幸福感以及幸福感帶來的感謝之情,對於淨化靈魂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六項精進之五:積善行,思利他



今天我講的為社會、為世人盡力,也就是「積善行,思利他」,對於淨化靈魂也非常重要。

中國典故里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說法。給別人以關懷體諒,為他人盡力,好報一定會返回到自己身上。積善行,思利他就是救助自己。

這是上述各條中最重要的一條。

六項精進之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也很重要。
「感性的煩惱」是什麼呢?我們人具備肉體,驅動肉體的是心。所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就是伴隨肉體的本能而來的煩惱以及伴隨大腦的感覺、感情而來的煩惱,這一切的煩惱都要拋棄。

當然,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是頭等重要的,必須拼命努力。但是,不要因為這樣的挫折就想不開,在精神上折磨自己。

除了企業經營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之事也是十有八九,遭遇災難了,患上重病了,都有可能。還有人生來就身體殘疾,他們的人生更加艱難。在我們看來,這種人十分不幸。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擁有遠比我們美好的心靈。其中有人非常開朗,甚至反過來給予我們希望和勇氣。

人生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壞事,不必讓這種壞事來傷害自己,以致釀成心病,更不能鑽牛角尖、鬱鬱寡歡,最後導致自殺。這類煩惱的方式絕不可取。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大多數人初出茅廬,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無論如何,你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並從中找到快樂。

在今天的年輕人中,有許多人熱衷於股票買賣,憧憬於“輕輕鬆鬆發大財”。很多人創辦風險企業,其目的也只是想通過上市一攫千金,然後年紀輕輕就脫離工作、享受生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作為無能,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
但請問自己一句:難得來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通過艱苦的工作可以磨煉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養性,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們都曾不屑一顧。

但是當我們真的讀懂這六項精進的時候,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發生,如果還沒有,你真的需要花一點時間了。

稻盛說道:真正可靠的,是那些埋頭苦幹的人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無論多大的企業,往往都是從家庭作坊或者個體商店發展而來。

但是一旦需要擴大規模,不管經營者再勤奮、再拼命,也很難有餘力拓展經營此時,聘請員工以謀求共同發展勢在必行。
——稻盛和夫



01
掌握哲學
把眾多部下凝聚起來

要讓公司團結一心,我認為乾部掌握經營哲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看一看整個公司,有些部和科的領導者仍然沒有掌握哲學,沒有把哲學當作自己的信念,當作行動的指針。

如果部下人數不多,只有二三十人,那麼,部、科長或許還能掌控。但是人數越是增加,組織的運行就變得越加困難。

這時候,這些領導者是否掌握哲學就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不掌握哲學,判斷基準就會動搖,自己缺乏主見,就會被周圍人的意見所左右,變成一個只會調和妥協的人

幹部們學了經營哲學卻沒能掌握,怎麼做才能將哲學滲透到這樣的干部中去?

02
珍視對哲學產生共鳴、
默默努力的人

與自己的思維方式相同的人找不到!

要凝聚公司的力量,就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干部,為此,你一直致力於哲學共有。但是,究竟有多少干部能夠真正理解哲學呢?你感到困惑。

我也有這樣的煩惱。實際上,幾十個乾部中,真正掌握哲學的人,只要有一個,或許就算不錯了“社長的想法我懂,我會跟著社長干!”嘴上這麼說,心底里其實並不明白,這種人佔多數。即使是10年、20年在一起同甘共苦的戰友,真正理解的可能性仍然不高。

從京瓷創業開始就跟我共事的幾位幹部,曾同我一起外出旅遊,是屬於私人性質的旅遊。過去,我同他們雖然是社長和部下的關係,但年齡上他們也只比我小三四歲。

跟他們一起旅遊,讓我重新明白了一些事情。本來我認為,跟我一起工作了幾十年,與我距離最近的這些人,對我的哲學、我的觀點都很清楚,都很理解。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一同旅遊時,我對一位老幹部這麼說:

你從那個時候起就有輕率的毛病,至今未改。確實,你性格開朗,這一點同我投合。但因為慎重不夠,做事業就有危險。

對此我有擔心,所以大事情就不敢委託你做。

因為工作中我經常對他發火,所以他心中也積有若干不滿。

“稻盛先生,你從年輕時起就非常嚴厲,老是沖我發怒。但是人生有一點失敗有什麼關係呢。

正因為有失敗,人生才有意思,也才會有快樂。

“對於你個人而言,不在乎失敗似乎輕鬆“對於你個人而言,不在乎失敗似乎輕鬆有趣。

但對於一個擁有幾千名員工的企業負責人來說,因相撲中的所謂'勇足'(PS:把對方推到賽場邊緣,眼看就要勝利,但因用力過猛,自己的腳先出線因而輸了。)導致失敗,讓公司破產,是不允許的。

在你看來並不那麼有趣、那麼快樂的事情,也必須極其認真地去應對。因為你從年輕時開始,就認為有點'勇足'無所謂,人生反而有意思。因為你是這樣的人,所以責任重大的事情不敢讓你做。

我這麼說,他感到很驚奇:“唉!是這樣嗎?”

把自己的哲學——我是按這樣的人生觀做事的——反反复复地向幹部們闡述。即使這麼做,能達到跟自己思想水平相同的干部還是極少極少。

因此,即使乾部在經營哲學上達不到那麼高的水平,只要他們說:“社長的想法真棒,我認同、我喜歡,我願意跟著社長干!” 只要他們認真努力,那麼就要愛護他們,教育培養他們,增加像他們這樣的干部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解決的辦法。

03
真正可靠的
是那些埋頭苦幹的人

真正可靠的,是那些埋頭苦幹的人!但是,說這種話的人中間,也有口是心非的。

“社長的想法,我非常理解!”說這話的人口氣相當誠懇,因為當經營者很孤獨、很苦惱,所以聽到他能認同自己,心裡真的很高興。尤其在喝酒時聽到這些話,更是特別開心。“真的理解了,那太好了!來喝一杯!”於是同他乾杯。

同時心想:“這樣的粉絲,一旦公司碰到危難,他一定會鐵了心、拼命跟著我幹。”但就是這種人,稍不如意就輕易地辭職而去了。

根據我的經驗,嘴上說得好聽的人往往靠不住,真正可靠的,是那些默默工作、埋頭苦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