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稻盛和夫:事業精進的核心四問














本文選自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一書,在書中,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和感悟,探討了工作真正的意義和正確工作的準則。本期探討的4大問題,與我們每個人都相關,包括:
- 如何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仍能走向卓越?
- 在工作中,如何設立正確的目標?
- 如果手頭上的工作,自己正好不喜歡,該怎麼辦?
- 如何才能成為自燃型的人?

不僅僅是稻盛和夫先生不可動搖的信念,也是被他實踐證明瞭正確的工作哲學”…

今天的年輕人,有許多熱衷於股票買賣,憧憬於輕輕鬆鬆發大財一夜暴富。很多人創辦企業,其目的也只是想通過上市,一攫千金,然後年紀輕輕,就脫離工作、享受生活。

在我看來:通過艱苦的工作,可以磨煉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養性

當然,對於上面這樣的道德說教,曾經,我自己也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是不屑一顧的。

但是,大學畢業的我,在京都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松風工業就職以後,這種淺薄的想法,就被現實徹底地粉碎了。

Part 1
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下,仍能走向卓越?

松風工業,是一家製造絕緣瓷瓶的企業,原是在日本行業內頗具代表性的優秀企業之一。但在我入職時,早已面目全非,遲發工資是家常便飯,公司已經走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家族企業內訌不斷,勞資爭議不絕。

我去公司附近的商店購物時,店主會同情地對我說:你怎麼到這來了,待在那樣的破企業,老婆也找不上啊!

因此,我們同期入職的人,一進公司就覺得這樣的公司令人生厭,我們應該有更好的去處。大家聚到一塊時,就牢騷不斷。入公司還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學生,就相繼辭職了。最後,只剩我一個人留在了這個破敗的公司。

用極度認真的態度來工作

在我看來,要辭職離開公司,總得有一個義正詞嚴的理由。只是因為感覺不滿就辭職,那麼今後的工作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當時,我還找不到一個必須辭職的充分理由。所以,我決定:先埋頭工作。

從此以後,我工作的認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極度二字來形容。

在這家公司裡,我的任務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睡在那裡,晝夜不分,連一日三餐也顧不上吃。我反復進行著各種實驗,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這其中有失敗也有成功。

當時在無機化學的研究者中,同我年齡相仿的,有人拿到了獎學金赴美留學;有人在優秀的大企業裡,使用最尖端的設備進行最先進的實驗;而我在一個如此破舊、衰敗的企業裡,連最起碼的設備都沒有,日復一日地做著混合原料粉末這樣簡單的工作。

一直從事如此單調的工作,究竟能搞出什麼科研成果來?我問自己,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呢?想到這些,我不禁心灰意冷,一度過得很消極。

但在這樣拼命努力的過程中,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在我還是一個不到25 歲的毛頭小夥子的時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為無機化學領域嶄露頭角的新星。

我從不制定長遠的經營計畫,而是將今天作為生活的單位

為了解答我的未來會怎樣?這樣的疑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勸告自己:不要將目光僅僅放在當下,而要從長遠角度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這長期規劃中的一段過程。

這也許是合乎邏輯的方法。然而,我採用的方法與此相反——我採用短期的觀點,來擺正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將來會搞出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我不再癡迷於這些不著邊際的未來,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就是說,我發誓: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績和進度,以今天一天為單位區分,然後切實完成。

在今天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須向前跨進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釐米,也要向前推進。我就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同時,不單單是前進一步,而且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點改良要找一點竅門。在前進一步的同時,一定是在改善、改進。

奔著每一天的目標去,讓每一天都有所創新,就會天天前進,天天獲得積累。

為達到目標,不管外面颳風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都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先是堅持1個月,再堅持1年,然後是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像的境地。

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就一直堅持:每天都要過好今天這一天,讓今天變成內容充實、不留遺憾的一天。

公司創建至今,我們從來不建立長期的經營計畫。新聞記者們採訪我的時候,經常提出想聽一聽我們的中長期經營計畫。當我回答我們從不設立長期的經營計畫時,他們總覺得不可思議,露出疑惑的神情。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建立長期計畫呢?是因為我們能預見到長遠的未來嗎?這不是原因,而是我認為這種話,基本上都會以謊言的結局而告終。

多少年後銷售額要達到多少,人員增加到多少,設備投資如何如何,這一類藍圖,不管你怎樣著力地描繪,但事實上,超出預想的環境變化、意料之外事態的發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時就不得不改變計畫,或將計畫數位向下調整。有時甚至要無奈地放棄整個計畫。

這樣的計畫變更如果頻繁發生,不管你建立什麼計畫,員工們都會認為,反正計畫中途就得變更,他們就會輕視計畫,不把它當回事。結果就會降低員工的士氣和工作熱情。

設置的目標過於遠大,往往中途就會遭遇挫折

目標越是遠大,為達此目的,就越需要持續付出不尋常的努力。但是,人們努力,再努力,如果仍然離終點很遠很遠,他們就難免洩氣。目標雖然沒達成,能這樣也就可以了,差不多就算了吧!人們常常在中途洩氣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達到目標的過程太長,也就是說,設置的目標過於遠大,往往在中途就會遭遇挫折。與其中途就要作廢,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這是我的觀點。

自京瓷創業以來,我只專注建立一年的年度經營計畫。3年、5年之後的事情,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但是這一年的情況,應該大致能看清,不至於太離譜。

做年度計畫,就要細化成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具體目標,然後千方百計努力達成。

取勝之道:讓小小成就,不斷積累、無限持續

今天一天努力幹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天。這個月努力幹吧,以這一個月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下個月。今年一年努力幹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就這樣,一瞬間、一瞬間都會過得非常充實,就像跨過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連綿不斷地積累、無限地持續。這樣,乍看宏大高遠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這個方法就是最確實的取勝之道。

Part 2
如何正確地設立目標?

在建立目標時,要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這是我的主張。

要設定現在自己不能勝任的有難度的目標,就會下我要在未來某個時點實現這個目標這樣的決心。然後,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來這個時點實現既定的目標。

現在做不到的事,今後無論如何也要達成。如果只用自己現有的能力,來判斷決定能做還是不能做。那麼,就不可能挑戰新事業,或者實現更高的目標。

如果缺乏這種強烈的願望,就無法開拓新領域,無法達成高目標。堅信這一點,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描繪自己人生的理想。

不要以現在的能力,判斷未來的自己

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很輕率地下結論說:我不行,做不到。這是因為他們僅以自己現有的能力,判斷自己還是不行

這就錯了。因為人的能力,在未來,一定會提高,一定會進步。

事實上,大家今天在做的工作,幾年前來看,你也會想:我不會做,我做不好,無法勝任。可是到了今天,你不是也覺得這個工作挺簡單的?因為你已經駕輕就熟了。

人這種動物,在各個方面都會進步。就是這麼造人的——我們應該這麼思考。

說這話可不行:因為我沒有學過,沒有知識、沒有技術,所以我不行。

我們反而應該這樣思考:因為我沒有學過,所以我沒有知識,沒有技術。但是,我有幹勁、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而且就從這一瞬間開始,努力學習,獲取知識,掌握技術,將來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開花結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長。

絕對不要說自己不行,面對難題,首先要相信自己

對人生抱著消極態度,認為自己的人生就將以碌碌無為而告終,這麼思考的年輕人並不多。

但是,一旦面臨困難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說自己不行

絕對不要說自己不行這種話。面對難題,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現在也許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後必須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提高?進行具體深入的思考。只有這樣,通向光明未來的大門才會打開。

Part 3
如果從事的工作自己不喜歡,該怎麼辦?

在創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有時我會在週末邀請關係親密的女孩去看電影,看完後送她回家。本來電車可以直達,但有幾次我故意提議從前一站就下車,邊走邊聊,慢騰騰地走了很長的路才將她送回家。

其實每天工作到很晚,身體應該很疲倦了,然而,走這麼長的路我卻絲毫不累,而且還非常愉快,勁頭十足。

有情人相會,千里變一裡,這句話真實地表達了我當時的心情。工作也一樣,應該迷戀工作、熱愛工作、擁抱工作。

在旁人看來,那麼辛勞、那麼艱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簡直無法忍受,根本無法堅持。但如果你迷戀這個工作、熱愛這個工作,那你就能夠承受,一切都不在話下。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被分配的工作當成自己的天職,良性迴圈就開始了

只是,一個人能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幾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而且,即使進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職位、從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這樣幸運的機會幾乎沒有。

大多數人初出茅廬,只能從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

但問題是,多數人對這種不喜歡的工作抱著勉強接受、不得不幹的消極態度,因此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總是感到不滿意,總是怪話連篇、牢騷滿腹。這樣下去,本來潛力無限、前程似錦的人生只會白白虛度。

無論如何,必須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當成自己的天職,抱有這種心態非常重要。如果你還不肯拋棄工作是別人要我做的這種不恰當的意識,就無法從工作的苦難中解脫出來。

只要喜歡了,就能不辭辛勞,不把困難當困難,埋頭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獲得好評,就會更加喜歡工作。

這樣,良性迴圈就開始了。

學會在工作中尋找到快樂

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樂趣,話雖這麼說,但做起來就像僧人艱苦修行一樣,並非易事。所以,若只是當苦行僧,一味強調吃苦耐勞而沒有快樂,那也很難持之以恆。

因此,還必須要從工作中尋找快樂。

我的經驗是,當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要直率地表達出快樂;當研究成果受到別人的誇獎時,就要誠摯地表示感謝。繼而將這種喜悅和感動當做精神食糧,然後繼續投入艱苦的工作。

我在公司做實驗時,有一位京都名牌高中的畢業生,因家庭原因,不得已當了我的研究助手。他是一位頭腦非常聰明的青年。我每天都讓他説明測定實驗資料。

我生性就有單純的一面,每當實驗測出的資料符合我原先的設想時,我就會高興得從地上跳起來。

這時,我的這位助手總是站在一旁用冷冷的目光注視著我。

有一天,一次實驗完後我又開心得跳了起來,並對他說:喂!你也該高興啊!但不料,他說的一席話,猶如一盆冷水從我的頭頂澆到腳底。

他用鄙夷的眼神看著我,說:稻盛,說句失禮的話,值得男子漢興奮得跳起來的事情,一生中也難有幾回。但看你的樣子,動不動就高興得手舞足蹈,現在甚至叫我也要同你一起高興,我是說你輕薄好呢,還是輕率好呢?總之,我的人生觀與你不一樣。

當時,我感到後背一陣冰涼。

確實,可以說他顯得非常理性,但我接受不了他的觀點。

我反駁說:要想堅持這種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應該自然地把高興表達出來。這種喜悅和感動,能給我們的工作注入新的動力,特別是現在研究經費不足、研究環境很差的條件下。要把研究做下去,我們就要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慶祝,這樣才能給我們增添新的勇氣。

所以不管你說我輕薄也好,輕率也好,今後我照樣要為我的每一個小小成功而開心,並由此把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可惜我這些話卻不為我的助手所理解。兩年後,他悄然辭職,離開了公司。

如果當初他能理解我說的並把它當做動力,更加努力地工作。那結果將會是怎樣?

Part 4
如何才能成為自燃型的人?

物質有可燃型不燃型自燃型三種。

同樣,人也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

要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

像我這樣的經營者整天考慮的就是,公司應該做這個應該那麼幹才更好這樣的問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會在自己心中描繪自己將來的夢想,思考我想做怎樣的人、我想幹怎樣的事等等問題。

但是年輕人中偶爾也有這樣的人,他們相信虛無主義,總是表情冷漠,怎麼也熱乎不起來。不管周圍的人幹得如何熱火朝天,他們不僅不燃燒,還給別人潑冷水,他們是冷若冰霜的人。

遇上這樣的人可不好辦。

在企業裡,在體育團隊裡,這種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個集體的氛圍就會變得沉悶壓抑。

我希望同事們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點火,他們也會自動燃燒。至少,當燃燒的我接近時,他們是能同我一起燃燒的可燃型的人。

他們從來不是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幹因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熱愛工作的人。
要想將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讓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成為熱愛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能卷起漩渦的人,方能成為領頭羊。

但是,無論什麼工作,一個人單槍匹馬總是很難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圍人的協助才順利展開。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潭水,那你要讓自己卷起旋渦,成為漩渦中心,把周圍的人裹挾進去,你就能品嘗到工作成功之後醍醐灌頂、如露入心的欣喜。(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