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名與利面前,人的慾望永無止境
【稻盛•金句】每個人都有過上富裕生活的慾望。並且這種慾望沒有止境,即便過上了生活富足、衣食無憂的日子,人們依然會得寸進尺,永不滿足。——《對話稻盛和夫:人的本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陷入了由“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峙所形成的冷戰之中。之後,1991年蘇聯解體,這被解讀成資本主義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總而言之,“社會主義不適合經濟社會的發展,只有資本主義才是正確的”思潮成為了主流。
並且一直到2008年為止,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抵達了鼎盛的巔峰。資本主義的興盛主要是出自以下這種理念:“必須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
正是基於“只有通過不斷擴大經濟規模,人類才能夠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的認識,資本主義才得以一路發展至今。
但是為了能夠將這樣一種資本主義的發展一直維持下去,人類就不得不繼續奉行生產大量產品,購買大量產品,然後再丟棄大量產品的模式。
也就是說,通過維持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流程來保證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構成了資本主義的核心。
每個人都有過上富裕生活的慾望。並且這種慾望沒有止境,即便過上了生活富足、衣食無憂的日子,人們依然會得寸進尺,永不滿足。
並且不僅是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現在都在為了滿足國民的這種慾望,以建立物質豐富的社會為目標而全力發展。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總而言之,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是以努力生產優良產品的實體經濟為基礎,並一路發展成長至今。
然而從20世紀後半期開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卻開始覺得專心搞製造業並不划算,應該通過金融來擴大整個國家的財富。
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所謂金融業就是通過匯集資金,然後將其出借,以此賺取利息的單純行業。
可是近年來,金融業不再是通過放貸來獲利,而是利用資金來創造資金,也就是說,金融業的基軸已經從融資轉向了投資和投機。
那些優秀的數學家和統計學家通過開發出各種金融衍生產品,構築起了僅需少許本金即可產生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收益金融槓桿體系。
依靠這種體系,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得以將巨大的利潤擄獲囊中。
但是,同樣也正是在美國,既有像上面所說的那些手中擁有億萬財富的富豪,也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僅憑微薄薪水過著精打細算日子的無數普通民眾。並且這種巨大的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擴大。
低收入階層也同樣想要擁有自己的住宅,於是金融機構就緊抓住這點,以住宅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為前提,向那些不具有還貸能力的民眾發放了大量的住房貸款。因此,形成的不良貸款最終引發了此次的金融危機。
由於這類住房貸款在被證券化後又在世界範圍內進行銷售,結果最終形成了把整個世界都拖下水的嚴重事態。
我認為,從2008年秋天開始爆發的一連串事件,充分展示出了通過刺激人類慾望來謀求自身發展的資本主義的最醜惡的一面。
總之,根本問題並非在於資本主義的正確與否,而是背後操縱和主導這種資本主義的那些人的本性。
我們或許也可以將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視為上蒼對於人類抱有的思維方式和心態所敲響的警鐘。
本文摘自《對話稻盛和夫: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