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俞敏洪:我的創新,和我的堅持



以下是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混沌創業創投營校友會會長,俞敏洪的演講節選。


首先祝賀所有的同學們。

經過了一年創新院的訓練,我相信各位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一定是與眾不同了。

希望你們在未來日子裡,能夠堅持創新的態度,通過自己的創新意識,為自己的生命和事業,開闢出更好更新,更有魅力和發展的領域。

我今天也想談談我對創新的看法。



我的創新

創新不在於新,甚至可以很舊。

創新的重點,在於“創”而不在於“新”。創新並不意味著新潮,而在於創造。

我們一談到創新,常常會想到的是無中生有。我們做自己的事業的時候,做自己商業模式的演講的時候,好像不談到人工智慧,不談到區塊鏈,不談到ARVR,就覺得自己特落後。

其實我覺得創新更多是來自於一種思想意識,不在於這種現實的鋪陳。

現實的鋪陳,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其實都不難。難的是你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以後,能不能做成一個對你自己,對社會有進步意義的事業,並且這個事業可以持續地發展下去。

創新經濟學之父,約瑟夫·熊彼特,認為企業家要做的,就是把現有的要素做重新的組合,創造出新的產品、技術和服務。

創新就是創造性地組合現有的要素。

每個人自己都有要素。你擁有的要素跟我的是不一樣的,你擁有的知識結構跟我也是不一樣的。在你不擁有的範圍之內,你想要去結合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其實你沒有掌控那些東西。

所以一定要在你擁有的結構範圍之內去組合你的資源,也許才能夠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在做新東方的時候,就反復地思考一件事情:我擁有什麼資源?以及我的資源可以怎麼組合?

我非常認真地分析了我的弱點。

我的弱點有兩個。

第一個,對高科技真的不懂,我喜歡高科技,但是完全不懂背後的原理。

第二個,我不善於革命性的創新,喜歡循序漸進地往前走。

所以兩三年前,當科技潮流覆蓋了整個教育領域的時候,當所有教育的創新公司都在蓬勃發展的時候,我卻堅持在我能掌控的範圍之內,來推動新東方的發展。

哪怕其他人天天罵我落後,天天罵我老古董,但是我不能為了贏得社會上的一瞬間的讚歎,卻以新東方的命運為代價。

所以那兩三年我為新東方定了一個基調:繼續以地面教育為主。

當然這也包含了我的判斷,這個判斷就是我認為,家長們是不可能放棄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的形式的,因為這樣的形式能促進孩子更加專注學習和全面成長。

當然我也同意線上教育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所以在這個判斷之下,我做的要素組合是,把科技輸入到地面教育中間去,跟地面教育形成比較完美的系統,OMO(線上線下融合)這樣的一個場景。

這一判斷到今天為止,我覺得我是對的。

因為這三年新東方的業務增長量和學生人數增長量是35%左右。一個業務在規模已經接近300億的情況之下,能達35%的增長,我覺得是一個很牛的事情。

我深刻地意識到,線上未來是中國教育的另外一個重要領域,所以我把它叫做新東方雙平臺戰略:地面戰略繼續穩步前進,線上教育戰略必須突飛猛進。

中國的教育領域就是一個海洋。當海洋中間有人撈了一船魚的時候,你不要著急說再也沒魚了。你要考慮的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找有魚的另外的落點,努力發展。

所以我認為線上教育新東方依然會有重大的機會。我只關注一點:你能組合什麼要素,你能調動什麼人才?在你能力範圍之內,不管什麼資源,你能夠把它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的時候,你就是能把事情做好的。

創新並不意味著你馬上放棄傳統。

有人對我說,俞敏洪,你把新東方的地面一次性消滅掉,新東方就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線上公司。

我確實是可以這麼做的,因為新東方地面學生500多萬,我要放棄掉了,至少能留下三四百萬變成新東方線上的學生。新東方確實有可能在一時之內變成了中國最大的線上教育公司。

但是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認為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守舊和創新的結合,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道路。

總有人永遠偏向左邊,也有人永遠偏向右邊,你到底是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還是沿著中間那條道路向前走,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不聽別人的,根據內心的判斷,根據我搜集到的所有的資訊。

最終,我聽我自己的。



我的堅持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千變萬化,但是總有一些是不變的。

比如說今天看到大海以後的開心;陽光燦爛的藍天下,我們同學相聚的歡欣鼓舞。

這些東西不管什麼時代,它都不可能變。

你見到一個人,你喜歡他,一定不會因為他身上穿了名牌衣服,也不是因為他開了名牌汽車。因為名牌衣服、名牌汽車跟這個人本身沒有關係。

你喜歡這個人,願意依賴這個人,願意信任這個人,一定是這個人的個性,因為這個人的信仰,因為這個人的道德,因為這個人的人品。

信仰、道德、人品其實都是最簡單的道理。

所以對於我來說,對我本人自己的堅持,以及我覺得在生意場中每一個人如果想要獲得長久的成功,所需要的堅持,就是那麼一點點東西。

這點東西是什麼呢?

第一我覺得是善良,人性中的善良。

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一個要有良心,要有良知,要知行合一、要善良,要知道知善知惡是格物,要有這種本領。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堅持善良,不光是對自己善意,對別人善,也對社會善,我覺得你做的事情都不會有大的錯誤。

這是任何高科技都不可能改變的東西。

第二,做事中的誠信。

在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願意跟騙你的人打交道。哪怕是小小地騙你一次,你從此對他一定是終身警戒。

不騙,不是為了不騙別人,是為了不騙你自己,當一個人習慣于連自己都能騙,連自己說謊都自己百分百相信的時候,我覺得你肯定這輩子基本沒救了,你想把生意做大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事中的誠信不能變。

如果既能幫助到別人的痛點解決問題,又能推動社會進步,你又堅持誠信,堅持著自己的善良。你想,即使你生意做失敗了,你自己也覺得是一個特別牛的人。

所以這就是我覺得可以不變的東西。



其實所謂的真正的大企業家,就是在紛繁的表面下去發現問題的真相,並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被利益或者道義牽著鼻子走。

如果說發現這個東西有利可圖,趕快就沖到這兒去,那個地方有利可圖,趕快沖到那兒去。那是很要命的事情。

因為你自己沒有定心,也沒有定法。

如何在道義和利益之間選擇,讓我們做生意的同時,推動社會進步,幫助人們解決困難,非常重要。

那是一個你對社會,對你自己的良心,不斷地反問和反思才能有的結果。



我的三個生意原則

當然這裡還有道和術的關係。剛才我說的都是道。

商業前提必須要有道,但是道本身不能幫助你取得成功。

道是方向是目的,但是術是路徑,有了道以後術就是飛機、高鐵和火箭。

方向有了,我就知道往什麼地方開了,我就知道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術。

在術的層面,我個人也堅持三句話,是我做生意的原則,送給大家。

第一句話叫做近悅遠來。

先把你現在的客戶服務好。你服務好一個客戶,必然來兩個,服務好了兩個必然來四個,服務好四個,必然來六個。

你自己眼前的客戶沒有服務好,先去服務遠方的客戶,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這是我做生意第一原則。先服務新東方現在的客戶,先別忙著去發廣告,先別忙著去做行銷。這就是我在4年前給新東方下的死命令,所以新東方是沒有行銷隊伍的。

第二是以終為始。

你做這件事情目的是什麼?你自己通過這件事情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把你的目的,你的初心,寫在你的筆記本上,寫在你的黑板上,每天看一看,你做的事情是不是違背了初心。

我問自己,你做新東方,堅持下去的目的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幫助更多的孩子成長。

那幫助更多的孩子,除了幫助城裡人要不要幫助鄉下人?所以我現在60%的精力已經用到了中國山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教育上。

因為我的最終的終,就是希望幫助孩子成長。那麼這樣我以終為始來推的話,我就能推出來,新東方如果面向農村和山區孩子,應該怎樣幫助他們,會產生什麼樣的商業模式。

第三叫做急事慢做。

急事慢做,不是不做,也不是慢。而是當你有了一個匆忙的決定,有了一個匆忙的商業機會的時候,要先想清楚,想清楚路徑,想清楚方法,完了最後再下手去做。

當然一旦做了要迅速推進。但是在做之前不想清楚,你做到最後的結果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最後我想說,李善友教授教了大家那麼多思維模型,需要大家一方面去想想,我如何做第二曲線;更加重要的是,哪些東西你該推翻,哪些東西該堅持,哪些東西該用創新的方式去做,哪些東西其實可以作為創新的基礎。

就像我剛才說的,即使最腐敗的土壤中間,也能開出最美麗的鮮花。

所以我說,術而無道,最終一定會失敗。因為我光知道術沒有方向,最終你一定會出問題。

但是道而無術,事業一定也會平庸。

所以既要有道又要有術,那才能夠讓我們做得更好。

謝謝大家!(完)



*以上內容根據俞敏洪老師在19級混沌創新院演講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