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稻盛和夫:對能力懷有信念感,就可以創造奇蹟



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制定新目標時,要敢於將這個目標設定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現在被認為無法實現的高目標,在將來的某一時點定能實現,據此設定目標。同時,為了在設定的時點達成目標,必須考慮提升自己現有能力的方法。

僅憑現有的能力,誰都能斷言能做或不能做。但是,不提高現有的能力,就不可能完成新的工作,不可能實現更高的目標。

現在雖然做不到,但到時無論如何也要做到,只有這種態度才能達成高目標。

在京瓷哲學中,“能力要用將來時”與“追求人類的無限可能性”是一對相互呼應的條目。“追求人類的無限可能性”也可以表述為“相信人類的能力無限”。

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要想成為出色的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取得巨大成就,就要深刻理解該條目的含義。

其中心思想是“在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時,首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相信人的能力會不斷成長和提高”。

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會簡單地給自己下結論——“這個我不可能做到”。他們把自己當前的能力作為判斷基準。

人的能力並非靜止不變,它會朝著未來的方向,不斷成長進步。因此,在數年之後,就能做到當前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沒有“我能”的精神,人類就不會進步。在我看來,造物主從各個方面把人類設計為“不斷發展進步的生物 ”,基於這樣的思想,我提出了“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的觀點。

因此,不要說“我一沒文憑二沒素養三沒技術,所以做不來”,現在開始努力也不晚。只要堅持認真學習,將來勢必能夠取得進步。人的能力是無限的,能夠創造出各種可能性。

想必沒有人會真正放棄人生,沒有人會真的甘願維持現狀。在潛意識中,人們總是希望通過努力打拼而過上更為精彩和美好的人生。可一旦面對現實中的難題,卻往往退縮不前、否定自我。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消極態度,即便遭遇艱難險阻,也要相信自己:“我應該能行”“只要好好努力,我應該能搞定”。

如果只以當前的能力來評價自己,那實在太妄自菲薄了。我們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既有的能力水平之中,而應該相信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提高,從而朝著目標努力邁進。這便是我所強調的中心思想。


首先要相信
“能力會進步”

早在創業伊始,“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的哲學思想便在我腦中形成了。

那時,在登門推銷陶瓷絕緣材料的過程中,我發現,凡是製造電器機械類產品的大企業,他們的研究員往往要求京瓷製造高難度的產品或部件。除了這種高難度的試制任務外,京瓷根本爭取不到其他新訂單。

那時,名古屋有多家大型製陶企業。有的公司以前製作陶器,後來也開始涉及工業陶瓷業務。在競爭對手林立的大環境下,創業伊始的京瓷只是一家微型企業。由於許多目標客戶都已經和大型製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因此京瓷不可能搶到既有產品或部件的訂單。凡是客戶願意交給京瓷做的,往往都是那些合作夥伴做不來的訂單。客戶公司的研究員一邊展示設計圖,一邊問:“你們公司能做出這個嗎?”與大型製陶企業相比,那時的京瓷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實力,都存在巨大差距,可碰上的盡是這種高難度的業務。

面對客戶的垂詢,如果回答“這個做不了”,那一切都無從談起。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的微型企業,如果回絕來之不易的生意,只能是死路一條。我一心想讓公司經營下去,所以“打腫臉充胖子”地對客戶說:“我們會努力的,這個要看實際情況,或許能做出來。”結果對方說:“如果只是'或許',那就算了。”我害怕對方不再理睬,於是不得不鼓起勇氣說:“我們肯定能做出來。

為了爭取到訂單,迫於形勢,我只能出此下策。通過“撒謊”得到了試製品的訂單,更要命的是,我還和對方約定“3個月後交貨”。

當時,京瓷的技術員只有寥寥數人。回到公司後,我對他們說:“經過如此這般的洽談,我答應客戶'能夠做到',於是爭取到了這個訂單。我打算努力拼一把,在3個月內交貨。雖然咱們從沒做過類似的產品,但通過這樣的方法和流程,我覺得應該能行。事不宜遲,咱們快點開始實驗吧。”可員工們異口同聲地說:“領導啊!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京瓷從未製造過如此高難度的產品,憑藉當時的技術實力,這的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如果就此放棄,之前的努力就會化為泡影。為了讓技術員接受我的想法,我開始對他們宣傳“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這便是該理念的開端。我說道:“憑藉咱們當前的能力,的確難以實現。但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通過反复實驗,能力勢必會提高。


有時撒謊是“權宜之計”

對於我的這種做法,周遭的人調侃道:“明明做不來的活兒,卻謊稱'能做',這就是您獲取訂單的秘訣吧。”這話十分刺耳,他們認為我是依靠詭辯和謊言而搞到訂單的,所以對我如此非難。

倘若放任這樣的貶損之言,則會造成不良影響,從而產生誤解。為了讓他們能夠理解我的想法並協助我的工作,我如此解釋道:

“我並沒撒謊。只要我們的能力獲得提高,在不久的將來,勢必能夠完成客戶要求的業務。如果到了交貨期還無法完成試製品,那就真的成了撒謊;但如果趕在交貨期前完成了試製品,就不算是撒謊了。所以說,我並沒有向客戶撒謊,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據說,釋迦摩尼佛祖對於不明理之人,也會採取“不傳究竟之道,只言權宜之計”的開示法。因此這不算撒謊。

“說了'3個月後交貨',如果最後沒能實現承諾,那即便客戶罵我是騙子,也算我咎由自取,只能低頭道歉。在交貨期到來之前,謊言便不是謊言,而是權宜之計。 ”我當時一直對乾部們強調這點,並順勢激勵他們:“大家是想成為最後露出馬腳的騙子?還是想成為讓謊言成真的能人?一切就看咱們接下來3個月的努力了。大家要拼命奮鬥,全力研發試製品。

在試製品完成前的日日夜夜,真可謂如履薄冰、生死一線,大家反复實驗和討論。當時唯一支撐我的信念便是“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畢竟自己心裡清楚,靠當前的實力無法成功,因此該信念成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


“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是發展進步的前提

打個比方,假設有一個人,目前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但他腦中有個構想——籌措1億日元資金,一年後創業。不管他的願景藍圖有多麼具體而美妙,但在當時的現實環境下,只能是癡人說夢。可他如果花費1年時間說服了金融機構或投資者,得到了1億日元的啟動資金,並通過自我學習和磨練而具備了成為企業家的能力,那麼他的夢想就不再是白日夢了。

之後又經人介紹,接觸到了大學等機構的優秀科研人員抑或在企業裁員中下崗的中老年技術人才,即便他自己不懂技術,也能把遠大的計劃變為現實。

所以說,只要具有“無論如何都要實現夢想”的精神,並持續努力,夢想之門必然會打開。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一無資金二無技術,只能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作為自己唯一的“信念武器”,不斷努力推進工作。正是由於這份“精神財富”,京瓷才能從“一窮二白”的創業初期成長為如今年銷售額高達7000億日元,稅前利潤率超過10%的集團型企業。

對科研人員而言,“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也具有重要意義。這麼說或許有點突兀,但事實的確如此——只有做到這點的科研人員,才能取得優秀的研究成果。

在大企業等組織中,經常以“項目團隊”的形式開展研究工作。我認為,團隊成員必須個個具備“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的信念,否則便沒有加入團隊的資格。如果團隊遭遇失敗,其中勢必有人不理解該信念或不具備該信念。這種實例舉不勝舉。

該條目不僅適用於企業發展,甚至適用於全人類的發展。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蘊藏著無限精彩的可能性。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放棄,應該奮力迎戰、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