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投入到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種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稻盛和夫
「幹中有法,法中有門」。稻盛哲學蘊涵著深厚的禪宗文化背景,我們該怎樣理解其中隱含的禪機、妙法?
閱讀本文,青島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山東盛和塾顧問葛樹榮老師為大家「禪解干法」——從禪學的角度解讀稻盛哲學。
稻盛哲學有個核心命題,「提高心性,拓展經營」。怎麼提高心性?在勞動中,只能在勞動中。
禪學有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以心為宗,以無為門」。很多老修行一輩子也摸不到門。
而稻盛先生所創立的工作禪仍然是「以心為宗」,或者叫「以心為本」。但是,它是「以工作為門」,人人都可以摸到這個門。而這個門背後是有「法」的。
01
稻盛勞動觀:工作的本質是什麼?
稻盛指出:“工作能夠磨練人性、磨礪心志,工作就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他進一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揭示了勞動的本質:“ 工作就是提高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修行」這個詞,連同「覺悟」已經成為很普遍的一個社會語言,超越了宗教的範疇。
賀歲片《非誠勿擾2》中有一個情節,孫紅雷飾演的富商李青山得了絕症,過世之前,請親朋好友來談人生體悟,進行人生告別。劇中,他講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話:“人活著就是來修行的”。
世界上有兩個民族非常熱愛勞動,一個是德國人,一個是日本人。稻盛先生曾與一位德國領事談到勞動的意義,那位德國領事說:“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
稻盛先生非常認可,解讀道:“ 這就是說全身心投入到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種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古羅馬一位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認為:“耕種心靈,產生文化”。文化的單詞Cul-ture,它的詞根就是耕種的意思。有學歷,不等於有文化。這裡所說的「文化」是通過勞動來耕種心靈,進而產生深沉厚重的人格。
關於工作的本質,白立新老師有四句話,我覺得非常到位。他說:“工作是磨煉自己的道場,成就他人的舞台,順便展示才華,並養家糊口 ”。
因此,工作首先是為了磨煉自己,成就他人。
02
稻盛工作禪:認認真真地度過每一天
稻盛工作禪的內涵體現在京瓷哲學78條當中“認認真真地度過每一天”這一條。可以說,這一條當中隱含了禪機、妙法。
稻盛先生談到:“ 洋溢著滿腔熱情,認真努力地度過當下每一分鐘。埋頭苦幹於眼前的工作,心無雜念地、充實地度過每一個瞬間,這樣就能通向開闢美好未來的道路”。
當我們看到「當下」這個詞的時候,學過禪的朋友們馬上就會意識到,這是禪的概念。
禪宗非常強調「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稻盛先生也常提到這句話。
行益老師說過:什麼叫禪,禪沒有那麼高深複雜,擺脫雜念的糾纏就是禪,單純就是禪。身、心、事合一就是禪。關於禪,有四句話可以用來解說,“平常心、當下事、慢慢來、急不得”。
關於工作禪的學說,散見在稻盛先生各樣的論述中,我們把這些集合起來,看看他怎樣闡述禪與工作的關係。
貫徹完美主義,認真努力,埋頭苦幹。如果能像這樣堅持三五年,甚至十年,就能逐漸探明事物的本質。這與禪宗僧人通過坐禪尋求開悟的方式殊途同歸。
也就是說,坐禪可以開悟,工作也可以開悟。他說:“禪宗僧人不僅坐禪,還自己做飯、打掃、燒洗澡水和乾農活,真正做到自給自足。根據禪宗的教義,這一切的勞動與坐禪相同,都是一種修行。”
稻盛指出:
換言之,“認真努力的從事一項工作”是一種修行。比如做飯,如果能排除一切雜念妄念,努力專注於烹飪食物,終會走上'開悟'之路。如果不從事勞動,而只是一年到頭從早到晚像不倒翁那樣坐禪也不能“開悟”。
稻盛先生說:
在埋頭研發精密陶瓷和努力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就有這種感覺。自己似乎抓住了事物的核心。即使看起來枯燥無味的事情,也要把它看作是上蒼賦予自己的天職,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這樣鍥而不捨,不懈努力,真理一定會顯現。
也就是說,排除妄念、雜念就可以見到宇宙真相,即是「心純見真」。
稻盛先生超越了一事一物,超越了陶瓷和企業經營,進而認識到了宇宙的本質,人生的真理,而經營和科學研究只是他的方便法門。
日本學者鈴木範久先生提出,「一如」的思想,對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致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這個「一如」在工作當中就是指的「心物一如」。你做麵包要與麵包融為一體,你做陶瓷要與陶瓷融為一體。「一如」可以達到禪定的境界。
稻盛指出:
在排除一切雜念,專注於一項研究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某種人生觀在心裡萌動,並以此為基礎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哲學。我隱隱約約意識到,這樣的人生觀或者說哲學是極其重要的東西。
聯繫上面提到的「心一境性」和「心境一如」,我們可以說稻盛先生是在「心一境性」當中產生了哲學,是在排除一切妄念、雜念,心純見真的結果。
稻盛先生還指出:
為了看破現像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那麼映射出這種真理的我們心靈這面鏡子,必須純粹透明。如果我們心存雜念,或者持有某種先入觀念,那麼就不可能如實接受現像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這段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禪的狀態與工作之間的關係。
03
稻盛工作禪的4個修習步驟
稻盛先生用他的實踐創立了一個法門,叫「稻盛工作禪」。在此,我只不過是從學術的角度加以整理,並且正式提出一個概念。
稻盛工作禪是「以心為宗,以工作為門」,人人都可以入門。要在工作中修行,在經營上驗證。
具體的修習次第有四個步驟:理、法、修、證。
「理」,就是原理。稻盛先生關於禪與工作關係的一些相關論述,最精彩的,前面給大家梳理過。
然後是「法」。這個「法」至為關鍵。作為「法」層次的內容,前邊講到的「身心事合一」、「心物一如」就是法。我們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與工作融為一體,並去除雜念。
「修」,就是在事上修行,以事為鏡。用事情來照見我們自己的內心。當我們做事毛毛糙糙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毛毛躁躁的,甚至我們吃飯狼吞虎咽,我們的心也是浮躁的。所以,要在事上磨煉。
最後要「證」。這個“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事上印證,用成果來檢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否提升了,用這個來做最後的驗證。
以上向大家匯報了我從禪的角度來理解干法的一些思路,希望對大家能有一定的參考和輔助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