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金句】正是由於自身已經陷入了利己狀態,才會把周圍人都看得和他自己一樣。
——《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
在現在的日本人中,有人甚至連最基本的道德觀念都沒有搞清楚。
前幾天一位企業的負責人在向我傾訴煩惱時就讓我深有感觸。
那位企業負責人曾經在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在積累了數年工作經驗之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決定募集資金,自己創業。
在創業之初,他的企業年年赤字,經營始終無法走上正軌,從而瀕臨破產的邊緣。
在經過辛勤奮鬥之後,這家企業終於出現了轉機,走上了正軌。
可是從那個時候起,出資者卻開始對企業的經營橫加干涉、指手畫腳。
出資者基於“自己擁有半數的控股權,這是自己的公司”的心態,無視企業經營者的存在,完全按照自身喜好來掌控這家企業。
而且據那位企業負責人說,那個出資者是一個極其自私的傢伙,為了賺錢什麼都肯幹,在那個人身上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利他精神。
那位企業負責人在盛和塾(面向年輕經營者的經營講習班)聽了我的課後,認識到了“利他”的重要性,因此感到實在沒辦法再和那個自私自利的出資者打交道了,所以就想辭去公司的職務與對方一刀兩斷。
但是對方卻不同意他的辭職請求,並且還把新的業務壓到他頭上,他為此感到煩惱不堪所以才跑來向我吐苦水。
可是在我看來,反倒是那位企業負責人的說法更沒有道理。出資者在他創辦企業時提供了一部分資本金,因此是他的恩人,並且在企業瀕臨倒閉時更是進一步進行了增資,這簡直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大恩人了。
之所以會這樣,正是由於他自身已經陷入了利己狀態,才會把周圍人都看得和他自己一樣。
如果那位企業負責人真的擁有“利他”精神的話,那麼他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向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報恩。
只有首先讓自己的心靈變得高尚,才能夠讓自己對周圍人的看法產生改變。
那位出資者或許根本就不是什麼壞人,只是因為企業負責人自己站在了利己角度,才會認為對方也是一位自私自利的人。
